胆固醇指数、饮食习惯和低糖食物(一)
大家好,我是江部医生。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胆固醇指数、饮食习惯和低糖食物(一)”,希望能帮助大家对胆固醇进行全新全面地认识。
人类主要是由蛋白质,脂肪,无机物和水分等构成的。其中,大脑富含脂肪,人类大脑在干燥状态下,65%的重量都是脂肪。脑脂肪的一半是磷脂,四分之一是胆固醇,还有四分之一是糖脂。
胆固醇是生命体,即构成细胞膜的不可或缺的物质,在肝脏合成后由肝循环进行防御和调节,因此胆固醇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仅是对于人类,在大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出现以后,胆固醇就作为构成生命之源的细胞膜等结构的重要原料,一直发挥着它的作用。
因此如果在摄入的食物中胆固醇含量不足,那么血清胆固醇指数将会在肝脏中合成后提高。但是,如果摄入的食物中胆固醇含量较高,那么肝脏合成将会慢慢减少,确保胆固醇含量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
对于在食物中摄入过量的胆固醇所引起的血清胆固醇指数上升这件事,是因人而异的。比如说“实行糙米素食,不怎么摄入胆固醇的饮食习惯”,这类人群肝脏合成胆固醇的能力就相当高。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吃低糖食物摄入大量胆固醇的话,会导致“肝脏合成胆固醇能力提高+通过食物摄入胆固醇的含量上升=体内总胆固醇含量高”的后果。从而血清胆固醇指数将会比吃普通食物的人更容易升高,胆固醇从标准值上升到总胆固醇超过300毫克,LDL胆固醇超过200毫克。但是一旦胆固醇升高,肝脏将对胆固醇产生的量进行调节,这个数值将会在1年、2年、数年间稳定回归标准值。所以我认为经常吃鸡蛋这类富含胆固醇食物的人即使食用低糖食物,血清胆固醇指数也不会有很大变化。
有证据表明“总胆固醇量与心肌梗死无关”,所以在2007年4月后,日本动脉硬化学会就将“总胆固醇指数是‘血脂异常症’的判断标准”从指导方针里删除了。
所以,对于胆固醇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这个推论,仅在HDL胆固醇含量不足的人和LDL胆固醇含量过高的人当中成立。
日本动脉硬化学会在2007年的大纲里,认为“胆固醇指数越低越好”,但是与此相对的日本脂质营养学会在2010年的大纲中表达了“胆固醇指数高的人才长寿”这样的观点,引起了热烈的争论。
在2013年的今天,虽然这个争论还没有结果,但是我个人觉得脂质营养学会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和连贯性。
经过了长期的进化后,胆固醇是哺乳动物、人类生命活动的基础。如果它缓慢增加,基本上不会对人类有害。
虽然过去流行病学的研究中有“LDL胆固醇含量过高导致心肌梗死”的研究成果,可是这个所谓的“成果”与制药公司的问题,特别是在2004年以后我们需要重新思索。因为在欧美有“利益相悖”、“制药公司的虚假研究成果”等问题,所以2004年以后对于人体试验和医学论文都变得更加注重科学和严谨。在2006年以后发表的关于胆固醇指数不足的药品的随机对照实验(RCT),ASPEN(16)、ENHANCE(17)、SEAS(18)、GISS-HF(19)、 CORONA(20)、AURORA(21)中,虽然结果是他汀类药物制剂的使用降低了LDL—C。但越来越多的报告显示,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和病人死亡的抢救是无效的。
日本动脉硬化学会所支持的“胆固醇含量越低越好”这种观点正在动摇,这也是欧美国家营养学界的现状。
(未完待续)